關於我們

融合特攻聯盟是由中原大學特教系的曾淑賢教授台東大學幼教系劉凱教授攜手合作,對台灣學前教育現場所發起的一個呼召。這個呼召邀請您加入我們的社群一起來打造更加接納友善包容的學前環境、切磋如何提升教學效能、如何轉動幼兒執行功能以及如何自然省力地將特殊幼兒的目標融入在幼兒園日常。

策略上,我們除了希望和大家一起站在前輩們理論與實務的巨人肩膀上,讓我們可以看得更遠也更清楚之外,更想要連結大家營造一個學習社群,成為一個促發更多創意與研發精神的策略聯盟。讓彼此可以相互合作,每位成員都可以依自身教學現場的樣態需求和優勢長處,從中各取所需讓自身專業成長的同時,也型塑一個共好並且不斷讓教育環境愈來愈好的團隊聯盟。

融合特攻聯盟的教案資源開放並歡迎所有志一同的老師瀏覽和參考。但上傳和下載教案則要請您先註冊並參與相關的培訓,讓社群成員間能有一致的共識基礎,以確保實務應用的最佳效能。

關於RTI與多階層之融合教育支持

因著融合教育的趨勢,特殊幼兒安置在普通班級就讀的情況愈來愈普遍,已超過九成以上。從而衍生許多融合教育相關的困境與挑戰,包括:幼兒年齡層擴大與特殊需求落差大,增加許多行政程序,教師工作負荷更大等等。而如何實施差異化教學並進行個別調整以落實適性課程與教學正是其中最大的挑戰。

為了能更有效地落實適性課程與教學,特殊教育領域的學者們建議先嘗試介入再作鑑定的「介入效果模式」(Response-to-Intervention,簡稱 RTI)以改革傳統上先進行鑑定再作介入的缺點。而在學前階段,RTI也成了愈來愈重要的趨勢。融合特攻聯盟呼應RTI的理念,採多層次的教學支持可以及早介入特殊幼兒的發展與學習,以避免問題的惡化。多階層的教學介入模式在各層次的主要觀念、提供對象、以及支持方式如下圖所示:

(曾淑賢,2021,參考並修改自: Buysse, V., Peisner-Feinberg, E. S., Soukakou, E., LaForett, D. R., Fettig, A. & Schaaf, J. M. (2013). Recognition & Response: A Model of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to Promote Academic Learning in Early Education (p.95). In V. Byussee & E. S. Pisner-Feinberg (Eds.), Handbook of Response to Intervention in Early Childhood (pp. 69-84). Baltimore, MD: Paul H. Brookes.)

第一階層介入強調適性教學,提供幼兒實證有效的普通班課程(Buysse, Peisner-Feinberg, Soukakou, LaForett, Fettig, & Schaaf, 2013)。此步驟的執行以普幼班級的教師為主,重新盤點和檢視課程與教學設計的範圍和品質。教師應考量每位幼兒不同的能力和特質,然後有意圖地設計能提供所有幼兒充分參與的學習機會以達成課程目標。當提升了第一階層的教學品質,若有幼兒仍然落後,即需要進行下一個階層的教學介入。
第二階層的教學介入則是以普幼的教學內容為基礎,由特殊教育老師提供普幼教師專業諮詢意見。普幼教師可提供落後幼兒補充教材教具或作業調整,或以小組方式加強其練習等方式,來增進高危險幼兒在某些領域的落後。若幼兒仍然持續落後,即須進行第三階層的教學介入。
第三階層的教學介入強調提供個別化、具結構並且目標具體明確的策略給需要更密集服務的特殊幼兒。這個階段的幼兒會接受正式的心理衡鑑評估,接受特殊教育鑑定與安置的服務。依評估結果被安置在特定的學習場域之後,就由主責其服務的特教老師根據特殊幼兒能力評估結果與需求來設計個別化教育目標,然後進行教學介入。



融合特攻聯盟在各階層所推薦的具體教學介入模式分別如上圖之紅色箭頭所示為:
第一層 執行功能教學策略
第二層 課程調整策略
第三層 嵌入式教學模式

此外,有鑑於網際網路的發展與進步,知識管理成為一種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手段。因此,融合特攻聯盟將分為兩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會以基礎研習工作坊建構教師的先備經驗,透過面對面互動合作關係的學習活動進行知識整理與分享。在三層針對不同階層教學介入模式來規畫完整的師資培訓工作坊內容。

第二階段結合網路學習社群的方式,透過網路雲端觀摩和交流平台,形成教師專業網路學習社群,產生互動、觀摩、學習,強調自主和開放式的教學相長的學習,共創資源快速分享的新視界。

此網路社群平台將開放所有教師觀摩、檢核、和討論交流。但會由學者與專家教師把關檢核所上傳的策略設計,以確保接受評比之作品範例及進行評比的教師具有一致的品質共識。此共同的檢核機制和品質把關期望建立社群的學習共識,並有效促進實務之應用效能。